山东省菏泽信息工程学校 实现梦想的摇篮

山东省菏泽信息工程学校

当前位置: > 校园动态 >

牡丹香飘南洋处 非遗体验促交融

时间:2025-03-20 10:49来源:组织人事科 作者:组织人事科
牡丹香飘南洋处 非遗体验促交融
  三月的马来西亚,椰风蕉雨中弥漫着节庆的气息。作为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度,马来西亚新年(当地称“Hari Raya”或“开斋节”)是穆斯林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,也是全社会共享温情的节日。山东省菏泽信息工程学校齐鲁文化交流中心——文慈育幼院的师生共同庆祝马来西亚传统新年,然而,今年的庆祝活动多了一抹来自中国的姹紫嫣红。我校国际志愿服务队队长常化洁带领菏泽籍留学生沙蕊,为孩子们送上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新年祝福。活动以“牡丹传情·衣脉相承”为主题,不仅让异国他乡的孩子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,更通过一幅幅工笔牡丹扇、一件件传统服饰,架起了跨越国界的友谊之桥。这份情谊,恰如四月即将盛放的菏泽牡丹,在两国人民心中悄然绽放。

工笔牡丹绘匠心 一扇一画寄深情
 
  常化洁老师手持巨野工笔牡丹扇,向文慈育幼院的师生们娓娓道来。扇面上,一朵盛开的“赵粉”牡丹以细腻的勾线、层叠的晕染跃然扇面,花瓣的每一丝脉络都清晰可见,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。孩子们轻轻触摸扇面,用中文说道:“像真花一样,太美了!”

 
  适逢菏泽牡丹花期将至,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课,是常化洁精心策划的“牡丹文化之旅”的一部分。她从菏泽牡丹1500余年的栽培历史讲起,花色如虹,意蕴深远,牡丹品种逾千种,在药用和精油提取等领域广泛应用。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牡丹之美,她特意邀请育幼院的师生:“等到四月菏泽牡丹盛开时,会通过视频带大家‘云赏花’。”
 

衣冠载道传文脉 武术精神扬友谊

 
  如果说工笔牡丹扇是视觉的盛宴,那么常化洁带来的另一份礼物——中山装与武术服,则让这场文化交流变得可触可感。当孩子们看到挺括的中山装、飘逸的武术服时,育幼院的庭院瞬间变成了一个小型“中华文化秀场”。

 
  常化洁详细讲解了服装的制作工艺和其背后的文化符号。服饰全部由菏泽本地非遗传承人手工制作,中山装选用鲁锦面料,衣襟处绣有暗纹牡丹;武术服则采用菏泽特有的桑蚕丝,透气轻盈。一名孩子不由自主地说道:“看到武术服有一种熟悉感,经常看到常老师给我们授课时,穿上飘逸的武术服装。今天,我们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专业武术服装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”育幼院院长感慨道:“这些礼物不仅精美,更让我们触摸到中国文化的温度。尤其是看到孩子们的笑脸,我知道这是一次心灵的对话。”
 

文化交融润童心 共筑友谊向未来

 
  活动虽已落幕,但其影响仍在持续发酵。育幼院计划将工笔牡丹扇作为文化角的核心展品,并开设中华文化体验课,让孩子们临摹牡丹花,与马来文化美好融合。育幼院院长希望师生们有机会亲临菏泽,感受菏泽牡丹文化节的独特魅力。
  常化洁坦言:“文化传播不是单方面的输出,而是双向的感动。当看到马来西亚孩子对牡丹有新的创意时,我反而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创新与包容。”她表示,未来会邀请马来西亚师生到菏泽学习工笔画技艺、体验牡丹衍生品制作。



  从菏泽到吉隆坡,相隔3500多公里;从牡丹到传统文化,绽放各具风姿。这场新年之约,以文化为纽带,让中马民众的心跳同频共振。不同文明的美,终将在相互欣赏中织就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。常化洁与育幼院孩子们的故事,也如同她赠予的那包牡丹思想种子——今日播撒于南洋沃土,明朝必将绽放满园芳华。
  此次活动,既展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活力,也书写了“一带一路”民心相通的新篇章。正如牡丹历经寒冬终将绽放,文化的交融亦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理解与友爱的种子,静待花开。 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