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我校外派泰国教师徐倩倩通过非遗竹编技艺教学,将中泰抗战友谊与中华文化融合,不仅让泰国学生掌握了传统手工技能,更搭建起两国文化交流与历史记忆传承的桥梁。 徐倩倩首先向学生们系统梳理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,以及二战时期中泰两国在反法西斯阵营中相互支援、并肩作战的珍贵往事,让 “和平来之不易” 的理念深植学生心中。随后以竹编画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为切入点,介绍其作为中泰两国共有的传统工艺,在历史长河中不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,更在抗战时期承载过传递情报、收纳物资的实用价值,蕴含着 “坚韧不屈、团结协作” 的精神内核,为后续技艺教学奠定历史与文化基础。 ![]() 在实践教学环节,徐倩倩从基础环节展开教学:先讲解竹篾选材的标准,再示范分篾、编织的核心技艺,手把手指导学生调整编织密度、修正图案偏差。泰国学生兴致高昂,专注投入,完成后纷纷展示成果。不少学生表示,通过这次活动既学会手工技艺,更真切感受中国文化的精巧深厚,对中国历史与文化有了直观理解。 ![]() ![]() 此次活动以非遗竹编为载体,既实现了中华文化的生动传播,又通过历史讲解完成了思想教育,真正做到 “以文化为桥,连友谊、传记忆”。徐倩倩表示:“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历史、爱上文化,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更有意义。”后续,学校将继续支持海外支教团队,以多元载体深化中外文化互鉴,传递和平友谊力量。 |